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明日方舟中的鸽子活动以及活动时间表的相关知识。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也欢迎关注和收藏,以支持我们的创作。
鸽子的起源与发展
鸽子的祖先是野生原鸽,它们在几万年前的海岸险岩和岩洞峭壁筑巢、栖息、繁衍后代。由于鸽子具有本能的爱巢欲和归巢性强,同时又有野外觅食的能力,这使得它们逐渐被人类所认识,并被驯养为家禽。据史料记载,早在5000年前,埃及和希腊人就已经开始驯养野生鸽为家鸽了。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人开始用鸽子传递书信。到了公元前2000多年,埃及的第五王朝就开始驯养鸽子;公元前1600多年,印度的权贵阶层极爱养鸽,他们在宫廷内饲养着各种各样的鸽子达2万余只;到了公元前1000多年,埃及人已开始举行公开的鸽子竞赛,贵族们都以养鸽为乐,甚至用鸽子作为陪葬品。公元200年,巴勒斯坦人已十分普遍地饲养鸽子了,之后鸽子被传到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亚非各国。
在我国,养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越绝书》记载,“蜀有苍鸽,状如春花”。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相马经》中,也有相马眼指出“欲如鸽目,鸽目固具五彩”。由此推测,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南方,已经有了目色不同的鸽子。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广州等地,已开始用鸽子通信。唐宋时期,养鸽之风极为盛行,当时民间和皇室都热衷于养鸽。明朝时,我国的养鸽已具相当水平,清朝时,养鸽业更是繁荣发展。
鸟类的分类与特征
鸟类是一种常见的鸟类,属于鸟纲、鸠鸽科、鸽属。它们翅膀宽大,善于飞翔,羽色多样,足短矮,嘴喙短,食谷类植物的子实。雌鸽在生殖时期能分泌“鸽乳”哺育幼雏,属于晚成禽类。配偶终生基本固定,一年产卵5-8对。
鸟类的分类主要依据形态、细胞遗传和蛋白质等特征。鸽子和斑鸠的关系比鸽子和麻雀或斑鸠和麻雀的关系更亲近。根据形态分类结果,现今存在全世界的鸟类共有27目、173科、9000多种。
鸟类的羽毛与飞翔
羽毛是鸟类独一无二的特征。没有羽毛,鸟类就飞不起来。鸟类除了生在前臂的飞羽外,还有一些其他羽毛,如体羽、绒羽、半绒羽、纤羽、刚毛等。这些羽毛各有其功用,如体羽覆盖于体表,构成严密的保护层,使鸟体保持流线形,以利飞翔;绒羽有保暖作用;飞羽轻而富有弹性,在羽片上有很多羽小钩,互相钩住,当羽片裂开时,鸟类只要用嘴一拨,它就又恢复原来羽片的模样。
羽毛除了飞翔的功能外,还能保护鸟类薄而脆弱的皮肤,也可以调节体温,并藉羽毛的颜色,传递讯息。鸟类一般一年里有两次的换羽,以确保羽毛的功能。鸟类平时也很注意羽毛的维护,它们有水浴、日光浴、沙浴、蚁浴、涂油和涂抹粉冉羽等行为。
鸟类的飞翔,着重在前臂飞羽的结构。初级飞羽就如同飞机的螺旋桨,产生推进力,次级飞羽则像机翼,产生上升力,而尾羽则起舵的作用。滑翔、翱翔、和振翅飞行是鸟类常见的飞行方式。
鸟类的生理结构
为了适应空中的生活,鸟类的骨骼起了很大变化,就是朝“轻”和“愈合”方向发展。一只鸟的骨骼重量,仅占其体重的5%左右,而人类骨骼,则占体重20%。鸟的骨骼大都中空,骨片薄,中空里面有斜行小骨梁,能强化薄弱的骨片。另外骨架一体化(愈合),减少不必要的可动关节,并且重心下移,在飞翔时起着平衡作用。
除了骨骼的变化外,鸟类的膀恍消失,直肠短,所以不贮尿粪,一有粪尿就排掉。而雌鸟右侧的卵巢和输卵管并已退化,雄鸟在非繁殖期间,睾丸则呈萎缩状态,这些都是减轻体重,有利飞行的适应。
在肌肉方面,鸟类的胸肌非常发达。胸肌是搧翅飞翔的主要动力来源,它附著在龙骨突上,其重量约占鸟总体重的1/5-1/3以上。
鸟类的感官与适应
鸟类的感官非常发达,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鸟类的视觉最为发达,有些大型鹰雕的眼球比人还大,据估计视力比人类高3倍以上。在视野方面,除了一些肉食性的鹰、猫头鹰外,大部分鸟类的视野都非常宽广。
鸟类的听觉非常灵敏,能分辨人类无法区分的音符。在味觉方面,鸟类的味蕾很少(100个以下),而人类约有10000个,所以鸟类吃东西是没有甚麼味道的。除了少部分种类外,嗅觉和触觉也不很灵敏。
鸟类的脚趾、璞和爪在鸟类中变化也很大。如非洲驼鸟只有两趾,以适奔跑生活。鸭子趾间有璞,适于划水,如从空中降到水面时,还可用璞来当煞车。鹰常用利爪捕捉猎物。
鸟类的嘴形变化多端,以适合捕食各种食物。像鹫的钩嘴,以利于撕碎猎物;像麻雀的嘴,适于咬碎种子;而鹦鹉的嘴尖,可以挖取果肉,嘴基则可咬开种子。
鸟类迁移的奥秘
动物在两地之间,有周期性往返,谓之迁移。在动物界中,某些昆虫、鱼类、爬虫类、鸟类和哺乳类都有迁移习性。其中以鸟类的迁移最引人注目,据估计全世界的鸟类,参与迁移活动有几十亿只。
大多数候鸟在南北半球奔波,有些飞行距离超过几千公里,而最有名的是一种川北极燕鹤的鸟类,它单程的迁移距离约有18000公里,而且每年反覆著从北极(繁殖地)飞到南极(越冬地),南极又飞回北极。
鸟类的分布
世界上有9000多种的鸟,并非均匀分布於全球,大体可区分为陆地地理分布和生态分布两种。陆地地理分布又可划分为六大鸟类地理区,每一区都有它的鸟类分布特色。
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自从人类在世界舞台出现后,就和鸟类保持密切关系。我们的祖先,在敬畏大自然的威力下,常能和鸟类相安无事,甚至还将某些鸟类,奉为崇拜的神只。而古代的壁画、文学与艺术,更时时和鸟类保持密切的关系,丰富先人的生活,并且惠及至今。
而一些鸟类也被驯化成家禽,提供人类所需大量动物性蛋白质的来源。鸟类的羽毛、蛋和鸟粪,也被广泛利用。这种亲密的伙伴关系,直到近代已开始变质,因人口遽增,对土地需求日增,於是人类大量侵占自然土地,完全不顾鸟类和其它生物的生存,又加上污染日趋严重,鸟类和其它生物倍受严重威胁。
鸟类是最好的生态指标
鸟类在自然界中,起著平衡作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自然界一些动物(如昆虫和鼠类)族群大量繁衍危害生态时,往往是由鸟类加以扑灭制止。除了上述的事实外,鸟类也是最好的生态指标。
在1960年代时,科学家发现鹰隼巢中的蛋破碎或畸形时,而大感恐慌,经追踪调查后发现,证实是一种杀虫剂DDT污染所致,於是全面禁止使用这种杀虫剂,以免危害到人类。1969年在爱尔兰有17000只海鸟神秘死亡,经查证后大部分是多氯联苯所造成的,於是多氯联苯的使用被严格限制,这些例子不胜枚举,如果没有鸟类适时发出的警讯,危害层面必将更广。
今日鸟类,明日人类
鸟类是人类的忠实朋友,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环境的侦测器,如果人类不加以珍惜,任其灭绝,最后终将危害到自己本身。於是我们提出严正呼吁:“救救鸟类,就等於拯救人类。”
下一篇
《雷霆传说真充版》福利攻略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