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深夜,我戴着降噪耳机窝在电竞椅上,手指在飞行摇杆的二十八个按钮间摸索。屏幕里米-24雌鹿直升机的旋翼开始卷起跑道边的沙尘,仪表盘上六个指针同时晃动——这跟我去年在莫斯科航展摸过的真机驾驶舱简直一模一样。
作为玩过从《阿帕奇:空中突击》到《战地》系列所有载具模式的骨灰玩家,《模拟直升机空战》用三件事彻底征服了我:能让手腕发酸的精准操作、比军迷论坛还详细的武器库,以及和兄弟们在喜马拉雅山脉上空玩命的刺激感。
游戏里的十六种机型可不是换层皮肤那么简单。上周开着科曼奇执行渗透任务时,我因为忘记打开旋翼除冰装置,结果在六千米高空突然失去升力,眼睁睁看着价值四千万美元的隐形直升机像块冻牛排似的砸向冰川。
机型类型 | 操作特性 | 战场定位 |
阿帕奇AH-64E | 需要持续关注发动机温度 | 装甲克星 |
卡-52短吻鳄 | 共轴反转旋翼易引发失速 | 低空杀手 |
MH-6小鸟 | 飘忽得像个失控气球 | 特战渗透 |
当你把脸贴在屏幕上,能看到米-28N夜猎者机身上每颗柳钉的磨损痕迹。有次我开着座舱视角在山谷间蛇形机动,突然听到"哐当"一声——原来是机腹擦到松树时,松针在金属蒙皮上划出的高频颤音。
上周五的多人对抗赛,我们小队三架直升机在波斯湾上空遭遇六架敌机围剿。长机被毒刺导弹锁定瞬间,我猛推总距杆做出钟摆机动,同时按下热焰弹抛射按钮——驾驶舱里顿时响起比除夕夜烟花还密集的爆破声。
游戏里每件武器都需要考取对应的操作执照。想发射AGM-114地狱火?先得在训练营完成二十次移动靶射击测试。上次我用米-35的12.7mm机枪扫射地面车队时,因为忘记计算风速修正量,子弹全打在了友军装甲车的前保险杠上。
游戏里的弹道计算精确到让人想哭。有次我在高原地区发射火箭弹,因为没考虑空气密度变化,结果火箭群提前下坠,把自己藏身的岩石掩体炸成了露天咖啡馆。
昨天下午,我们战队尝试复刻《黑鹰坠落》里的摩加迪沙行动。担任空中指挥的队长突然在频道里喊:"三点钟方向有皮卡车队!蝰蛇2号保持高度,蝰蛇3号跟我俯冲扫射!"那一刻,我耳机里的背景音全是旋翼的轰鸣和舱门机枪的嘶吼。
现在我的飞行摇杆橡胶套已经被磨出包浆,但每次听到游戏启动时引擎的轰鸣声,还是会像第一次摸到父亲汽车方向盘时那样心跳加速。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些蓝天痴迷者最真实的模样——在数据代码构成的虚拟世界里,追逐着最纯粹的金属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