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后背紧贴着潮湿的石墙,左手攥着半截燃烧的火柴棍。远处传来齿轮转动的咔嗒声,黑暗中隐约可见三道红光——那是机械守卫的扫描射线。我知道,只要再往前三步就会触发警报系统。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上周在《无尽回廊》里被岩浆追赶的遭遇,不过这次的情况更复杂:整个迷宫每隔15分钟就会随机重组结构。
记得上次被困在冰窟时,我用收集的发光苔藓涂在墙壁上做标记,结果意外发现隐藏的符文机关。这次背包里有三样关键物品:
破损的罗盘 | 当接近金属陷阱时会疯狂旋转 |
伸缩钩爪 | 能勾住天花板的隐藏吊环触发捷径 |
烟雾弹 | 配合火把使用可制造假象迷惑守卫 |
此刻我正蹲在转角处,用火柴棍在墙上画着简略地图。突然发现左侧石砖的纹路呈现波浪形排列——这符合《古代迷宫设计手册》里记载的逃生通道特征。
那些闪着红光的机械守卫有个致命弱点:它们的视觉系统对持续移动物体敏感,但对突然静止的目标需要3秒重新锁定。我利用这个特性,在某个通风管道里上演了惊险的"雕像游戏":每当扫描射线扫过时屏住呼吸,在间隔的0.8秒内向前蠕动。
当我第六次听到机关重组的轰隆声时,突然意识到这些看似随机的变化其实遵循着斐波那契数列规律。这个发现让我想起去年在《数字迷宫》里破解密码锁的经历,不过这次需要用身体记忆空间重组节奏。
冲破最后那道激光网时,我的披风被烧出三个焦黑的破洞。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自由区外围布满伪装成岩石的监视器。这时背包里剩下的半瓶荧光药剂派上用场:
当终于看到星空时,我躺在草地上数着身上的擦伤。远处传来新的警报声,但这次嘴角不自觉扬起——背包里刚捡到的加密芯片,或许就是下个冒险的钥匙。
夜风带来潮湿的泥土气息,我摸出最后半截巧克力掰成小块含在嘴里。这种苦中带甜的味道,和三天前在毒雾区找到的解毒剂味道莫名相似。起身时顺手用焦黑的火柴头在岩石上画了个笑脸,或许某个后来的冒险者会看到这个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