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雷州的第三个月,我偶然点开了一个叫“雷州同城”的小程序。说实话,最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它竟然成了我打开这座城市的一把钥匙。
以前找家政服务得挨个打电话比价,现在只要在“生活服务”板块翻一翻,从通下水道到空调清洗,明码标价还带用户评价。上周家里水管突然爆了,我随手发了条求助,不到半小时就有师傅带着工具上门。
雷州同城 | 其他平台 | |
信息更新速度 | 实时刷新 | 平均滞后6小时 |
用户互动性 | 每条动态都有回应 | 常见“僵尸帖” |
商家入驻量 | 327家本地商户(截至2023) | 约80家连锁品牌 |
最让我惊喜的是“同城活动”板块。上个月参加了个“老城区探秘”活动,跟着本地阿婆学做红树林鸭脚煲,二十多个陌生人围着大铁锅说笑,比网红打卡点有意思多了。
通过“本地百科”专栏,我才知道雷州话里“吃饭”叫“食糜”,三元塔的砖缝里藏着明朝工匠的名字。最近跟着攻略找到家藏在巷子里的虾饼摊,老板说他爷爷那辈就用雷州湾的鲜虾做馅。
记得有次在“失物招领”板块发了个找钥匙的帖子,第二天清早就有早餐店老板打电话,说在店门口捡到了。去取的时候非要送我碗猪杂汤,说“邻里邻舍的,客气什么”。
很多老店开始用“商家直通车”功能,像开了三十年的甜酒铺子,现在能预定手工酿的酒曲。上周末用“附近优惠”功能刷到西饼屋的五折券,新鲜出炉的菠萝包还烫手呢。
街角修鞋的陈伯最近也挂上了二维码,他说现在年轻人手机点一点就能找到他。有天下雨我去修鞋,见他正教隔壁卖菜的阿婶怎么上传商品照片,两个老人对着手机研究的样子特别可爱。
上个月在“技能交换”区用摄影技术换了堂雷剧化妆课,花旦额头上的七星纹我现在闭着眼都能画。前些天还看到有人用吉他教学换电动车维修,这种充满烟火气的交易,怕是只有在小城里才能见到。
元宵节那天的市集最是热闹,手打牛肉丸的香气混着三弦琴声,做糖画的阿叔现场教小朋友画雷州八景。我蹲在摊位前挑手绣杯垫时,卖凉茶的阿婆顺手往我包里塞了包陈皮:“后生仔,祛湿气的。”
回家的路上,手机突然弹出条新消息——是上周在读书会认识的茶艺师姑娘,说她家茶园的新茶到了。暮色里的骑楼街飘着炊烟,我捧着还冒着热气的虾饼,忽然觉得这座城变得好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