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和女朋友瘫在沙发上刷短视频时,突然看到有人用VR玩双人密室逃脱。她眼睛唰地亮起来,第二天我们就抱着刚拆封的VR设备,在客厅地毯上差点被数据线绊个跟头——这就是我们VR情感交流实验的开端。
刚开始我们以为随便买个头盔就行,结果发现这里面门道不少。试戴邻居家的老款设备时,女朋友戴着不到十分钟就喊头晕,鼻托压得粉底都蹭花了。后来跑了三家体验店才选定设备,现在看到VR盒子都会下意识检查面罩材质。
设备型号 | 鼻梁压迫感 | 双人交互便捷度 | 适合场景 |
Oculus Quest 2 | 像是戴潜水镜 | 需要各自注册账号 | 客厅自由移动 |
HTC Vive Focus 3 | 鼻托可旋转调节 | 支持手势识别互动 | 书房固定区域 |
PSVR 2 | 面罩记忆海绵 | 需连接游戏主机 | 卧室地毯区域 |
有次玩《Demeo》桌游时,她召唤的骷髅兵把我的精灵法师围住,笑得手柄都握不稳。比起常规约会,这些需要配合的VR游戏确实更容易碰撞出火花。
游戏名称 | 体位 | 默契考验点 | 翻车名场面 |
《Cook-Out》 | 背靠背站立 | 同时操作六个灶台 | 把灭火器当番茄酱挤 |
《Keep Talking》 | 一人戴头盔一人看手册 | 跨语言指令传递 | 把"蓝黄条纹"说成"青花瓷" |
《Rec Room》 | 盘腿坐地毯 | 手工制作过山车 | 建好的轨道被系统判定为违章建筑 |
有次在《星球大战》游戏里,她驾驶飞船时我刚好在接工作电话。回头看见她瘪着嘴委屈巴巴的样子,和在游乐园没买到冰淇淋的表情一模一样。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说,VR中的微表情识别准确率比视频通话高37%。
我们现在会特意记录游戏里的情绪峰值时刻:
刚开始玩《节奏光剑》时,女朋友的胳膊肘撞到我肋骨,现在听到电子音都会条件反射护住胸腔。还有些容易忽略的细节:
窗外的夕阳把VR头盔镀了层金边,女朋友正蹲在游戏里研究新出的海岛地图。突然听见她喊:"快来!这里的落日和咱们在巴厘岛看到的一模一样!"我摸着刚被手柄敲到的膝盖,突然觉得这次购物车没白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