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蹲在生锈的货架前数着最后两瓶矿泉水,远处传来变异乌鸦的嘶鸣。这是核冬天后的第47天,防毒面具滤芯已经发黄,但此刻最让我焦虑的,是背包里开始发芽的土豆——这意味着地下避难所的恒温系统出了问题。
在辐射云笼罩的世界,我的物资清单永远有五个优先级:
资源类型 | 日均消耗 | 获取方式 |
饮用水 | 1.5L | 冷凝器收集/地下井过滤 |
蛋白质 | 45g | 变异老鼠罐头/培育蟋蟀 |
我的多功能军刀有11种功能,但最常用的是它的瓶盖起子。你可能想不到,在货币体系崩溃后,核子可乐的瓶盖成了硬通货。上周用200个瓶盖换到的盖革计数器,让我成功避开了高辐射区。
选址在沃尔玛地下停车场是个绝妙的主意,直到我发现排水系统里住着变异鳄龟。现在我的避难所有三个必须功能区:
材料 | 获取难度 | 推荐用途 |
防弹玻璃 | ★★★ | 瞭望窗 |
汽车电池 | ★★ | 供电系统 |
用微波炉变压器制作的电击陷阱,成功击退了昨晚的掠夺者。但真正救命的,其实是洒在通风口的爽身粉——通过观察粉尘飘动方向,我提前三个小时发现了他们的潜入路线。
上周在图书馆废墟遇到的女子带着婴儿哭声录音机,差点骗开我的防爆门。现在的生存守则新增了四条:
但昨天我还是破例了。那个用自制透析机维持生命的老人,用半本《末日生存手册》换走了我的抗生素。书里夹着的泛黄照片上,他穿着白大褂站在某生物实验室门口。
我的温室架上有27个培养皿,最珍贵的是在种子银行废墟找到的太空小麦。当看到第一株绿芽穿透培养液表面时,防毒面具里起了雾气——这可能是七年来第一次流泪。
作物 | 成熟周期 | 特殊价值 |
荧光蘑菇 | 15天 | 夜间照明 |
抗辐射薯 | 60天 | 主食来源 |
我用了三个月修复的电子阅读器,最近成功解密了军方遗留的云存储。当看到《人类文明重建日志》里记载的南极避难所坐标时,手抖得差点打翻培养皿。
此刻我正在改装那辆校车,后座堆着用防辐射布包裹的种子库。发动机盖上用红漆画着扭曲的世界地图,副驾驶座绑着个会背《诗经》的AI音箱——虽然它的太阳能充电板缺了个角,但播放《蓝色多瑙河》时,仪表盘上的辐射指数似乎都会降低几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