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接到报警电话时,我正在整理上个案件的资料。电话那头传来刻意压低的声音:"旧纺织厂三楼,有个穿红裙子的姑娘,他们每半小时换岗......"线路突然中断,只留下刺耳的忙音。
工具类型 | 获取途径 | 使用场景 |
热成像仪 | 二楼工具间 | 夜间定位人质 |
消音手枪 | 击倒岗哨获取 | 处理突发遭遇 |
急救喷雾 | 医务室储物柜 | 治疗擦伤与扭伤 |
记得去年处理化工厂劫持案时,老张因为没注意通风管道的老鼠夹,差点让整个行动暴露。这次我决定采用三段式渗透法:
从货运电梯井攀爬时,要特别注意生锈的钢架。上周刚有个菜鸟在这儿被划伤大腿,血腥味引来了整层的守卫。建议:
去年冬天在码头仓库那次行动,就因为没算准潮汐时间,撤退快艇差点搁浅。这次要特别注意:
突发事件 | 应对方案 | 成功率 |
触发红外警报 | 立即切断总电源 | 78% |
遭遇巡逻犬 | 使用牛肉味干扰剂 | 91% |
人质受伤 | 启用应急止血带 | 85% |
上个月在剧院营救行动中,就是因为没注意观众席的自动洒水装置,导致人质着凉引发肺炎。这次要特别注意:
记得给女孩准备蒙眼布,去年有个案例,人质因为看到守卫被击毙的画面产生了严重PTSD。建议:
检查完所有装备,我习惯性摸了摸左胸口的家徽挂坠。月光透过破碎的窗棂洒在生锈的缝纫机上,远处传来野狗的吠叫。当秒针指向12的那一刻,对讲机里传来三声敲击——行动开始了。
(参考资料:《人质救援战术手册》2019修订版、FBI危机谈判案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