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在老王家的烧烤聚会上,我举着刚做好的枫木托盘显摆,隔壁张婶眼睛都直了:"这真是你自个儿削的?"其实三个月前我还是个连砂纸型号都分不清的菜鸟,全靠《木头超人》这本绿皮书带入门。今儿就跟大伙唠唠我的实战心得,保准比说明书有意思。
刚开始那会儿,我在五金店转悠得直犯晕。老板推荐的八百块电磨机,照着《木头超人》第23页的"新手工具红黑榜"一查,好家伙,这玩意儿就是个吃灰神器!书里说得实在:"买工具就像找对象,合适比贵重要"。
必备工具 | 智商税工具 | |
雕刻刀 | 日式三件套(直/弧/角) | 24件套合金套装 |
测量工具 | 15cm钢尺+三角板 | 激光水平仪 |
打磨设备 | 180-600目砂纸组合 | 台式砂带机 |
特别推荐书里说的"三宝套装":带橡胶柄的啄木鸟刻刀、能塞进裤兜的折叠锯、还有带角度指示的黄金锉。这三样往工作台上一摆,立马感觉专业度飙升。
记得第一次买料,建材市场老板硬把椴木说成白蜡木。亏得我头天晚上啃了《木材工艺手册》里的鉴别诀窍:指甲在椴木上划不出印子,白蜡木一划就是道白痕。现在闭着眼睛摸木纹都分得清:
照着书里教的"三级跳"练习法,我从杯垫做到首饰盒只用了六周:
最惊喜的是书里那个"五分钟防劈裂"秘诀:在木料背面贴美纹纸,下刀时就像切嫩豆腐。上周雕紫光檀镇纸,这么硬的料子都没崩边。
我那个处女作核桃木碗,刚开始油光水滑的,结果放暖气边上三天就咧嘴笑——裂了道大缝。《传统木工技法》里说的"木器三怕"真不是吓唬人:
现在每月给木器做SPA:蜂蜡隔水加热到65℃,用旧棉袜转着圈涂抹。特别是像《木头超人》里提醒的,给雕花缝隙喂蜡要像给小孩擦润肤霜,得耐心揉进去。
窗台上的山毛榉笔筒映着夕阳,木纹里还留着刻刀走过的痕迹。邻居家小孩总问我是不是买了新摆件,我扬了扬手里毛边的绿皮书:"这叫私人定制款!"厨房飘来松木砧板的淡淡清香,突然觉得,能让木头继续活着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