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凌晨两点,我第23次栽在同一首EX级曲目的副歌段落。空调外机嗡嗡作响,手机屏幕上的「COMBO BREAK」字样刺得眼睛发酸。这种时候总会想起刚入坑时,连普通难度都手忙脚乱的自己——谁能想到现在居然敢死磕专家模式了呢?
记得第一次打开《SuperStar》,看着满屏飞舞的按键图标,我像个误入交响乐团的土拨鼠。直到三个月后才发现,原来长按音符时手指轻微抖动会影响判定——这个发现让我恨不得穿越回去掐死那个只知道瞎戳屏幕的自己。
难度等级 | 建议速度 | 得分系数 |
Easy | 1.5x | 0.8 |
Normal | 2.0x | 1.0 |
Hard | 2.8x | 1.2 |
当初为了练会那段著名的「恶魔楼梯」,我在公交车上把拇指磨出过水泡。现在回想起来,要是有更科学的训练方法,说不定能少换两个手机膜。
把整首曲子切成30秒的小块,像吃压缩饼干那样反复啃。重点攻克那些「啊又要来了」的死亡段落,等每个段落能稳定S评级再拼起来。
有段时间我像个守财奴似的囤着所有增强道具,直到在季度赛被反超最后十秒才捶胸顿足。现在学聪明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与其在简单段落浪费次数,不如留着应对那些突然变速的阴间设计。上周用这个方法,硬是在对手眼皮底下抢回了冠军王座。
在游戏展上认识了个拿过三次全国赛冠军的大佬,他透露的秘诀让我目瞪口呆:「练到后期要靠肌肉记忆,所以最好固定穿同款睡衣玩。」虽然听着离谱,但试了半个月后发现失误率真的下降了15%。
窗外的蝉鸣渐渐弱了下去,手机屏幕上的「ALL PERFECT」字样在晨光里闪着微光。揉着发酸的手腕,我突然想起那个连普通模式都磕磕绊绊的夜晚——或许成长的痕迹,就藏在这些与音符死磕的深夜里吧。
上一篇
《NBA篮球大师》:游戏变训练场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