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夜里批折子到三更天,李公公端来的参汤都凉了三回。朱笔悬在半空愣是落不下去——扬州盐商又在闹减税,幽州流民把官仓给围了,更可气的是京城茶馆里居然有人编排朕属兔子的秘闻!这帮刁民,真当朕的绣春刀是摆设?
别急着掀桌子,咱得学学老农挑西瓜的功夫。去年春猎时见着个瓜农,巴掌一拍就知生熟。治民这事儿,得先分出三类人:
观察点 | 老实百姓 | 专业闹事 |
提要求时 | 结结巴巴说不到重点 | 张口就是律例第几条 |
见着官兵 | 腿肚子直打颤 | 故意往刀口上撞 |
提的条件 | 能吃饱饭就行 | 非要见知府大人 |
记得先帝那会子在京郊养了两百多个说书先生,哪个茶楼有人嚼舌根,晌午说的段子未时就能呈到御案上。如今这招依然好使:
上个月锦衣卫新招的那批愣头青,教他们在东市摆了三个月猪肉摊。现在别说地头蛇,连耗子洞里有几粒米都门儿清。要我说,好探子就得:
前儿户部尚书来哭穷,朕反手把江南织造局的账本拍他脸上。治刁民得会算账:
招数 | 见效速度 | 持久度 |
平抑粮价 | 立竿见影 | 管三个月 |
发放盐引 | 慢火熬粥 | 能顶两年 |
改革税制 | 伤筋动骨 | 长治久安 |
上月礼部呈上来新编的《劝善书》,朕让翰林院那帮书呆子重写了七稿。现在京城小孩都会唱:"天子坐明堂,赐我粟与糖"。要掌控人心,得:
御花园的桂花开了第二茬,窗根底下蝈蝈叫得正欢。刚批完幽州来的急报,这次用的是"分田到户"的新法子。茶盏里飘着今春的龙井,突然想起《资治通鉴》里那句"民犹水也,可疏不可堵"。顺手在折子上朱批:准奏,着即施行。